提起本地棟篤笑,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黃子華,又或是即將於紅館開騷的歐陽萬成(Jimmy O. Yang)。但其實在香港,還有很多出色的棟篤笑表演者,香港棟篤笑藝術團體米笑主理人張家縈(Nicole)便是其中一個。身為媽媽的她,最擅長把孩子的成長趣事、糗事融入棟篤笑題材,Nicole盼以輕鬆詼諧的方式,帶給觀眾歡樂,也讓爸媽在苦樂參半的育兒路上找到共鳴。
快踏入青春期的Willow(左)拍照時有點靦腆,Nicole(右)唯有努力指導她微笑。雖然Willow還未正式做過媽媽的觀眾,但Nicole希望將來能帶女兒去做小幫手,或請她幫忙剪片。
膽粗粗「試咪」 成為半個藝人
「有次阿女看上了一份$45的玩具,在盒子中放了利市錢及在memo紙上寫上『媽媽請買$45元貝』,我翌日便買了4粒元貝放在盒子中。『玩具、元貝』兩個中文字都錯喎!」這個親子界的經典笑話,出自棟篤笑表演者「大咪」口中,她更特地把女兒的字條印成T恤,在表演中穿著。
媽媽請買$45元貝」成為Nicole與女兒間的經典親子笑料。
在棟篤笑台上,「大咪」是Nicole的藝名,她自稱是「半個」藝人,除了照顧10歲的女兒Willow,她還有自己的手作生意。去年5月她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棟篤笑表演者成立棟篤笑藝術註冊團體米笑,除了有周年表演和工作坊,每月更定期舉辦「openmic」(試咪),讓本地棟篤笑新舊人都有機會上台,一試講笑話的實力。
回想兩年前,Nicole也是在本地業餘團體的試咪活動中初試啼聲,「從小到大我都愛講笑,表演慾強,有想過將來做主持或表演工作,但因為小時候家中資源不多,很早我便出來做文職,經常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吐槽、發泄,直到有一天我哥哥看到後說:『咁好笑,你為何不去做棟篤笑?』就被一言驚醒,因為我一直都覺得只有藝人可以做棟篤笑,上網搜尋後發現原來素人也有機會表達,便膽粗粗報名,去過幾次便認識了一班朋友,成立了米笑」。
現時米笑每月會在不同地方舉辦openmic活動,讓有興趣表演的大眾可報名試試膽量。
Nicole的笑話題材大都源自生活,有的談及她昔日的工作,也有以社交媒體熱話為題目,作為媽媽的她,當然亦不會放過與女兒間的親子點滴,「育兒生活的確給了我很多不同體驗和題材,像『元貝』的故事,我那一刻其實是很嬲的,我是嬲她兩個字都寫錯,但當你消化後,就可以拿來作笑話。在香港做家長真的很辛苦,即使深深明白,就算孩子讀不到書,他日也不是沒有出路的,但內心其實都是想她讀到書,不想她離那條起跑線太遠。但要我做精英家長嗎?我自問又沒有那個能力」。
Nicole說本地廣東話棟篤笑表演者約有50、60人,但活躍的可能只有20人,男女比例是4:1。她期望有更多機會讓香港觀眾認識到香港棟篤笑表演者,並願意付錢買票入場睇show。
夫妻育兒方向:「唔死就得」
Nicole指自己與丈夫的育兒方向是「唔死就得」,即是任何安全的情况下,她都會放手讓女兒探索,不過Willow是個比媽媽更謹慎的人,「我會逼個女陪我玩過山車,但她不明白有什麼好玩」。相對性格大情大性的媽媽,Willow比較內向,問到她對媽媽的看法,她只點點頭同意媽媽是個搞笑的人。至於Nicole常把自己崩潰的育兒經歷變成台上笑料,有否擔心日漸長大的女兒會感到尷尬呢?Nicole指Willow應該有看到她的演出,「她很喜歡玩手機,所以一定會見過我的片段,我也知道她分享過給同學看,所以我覺得她是會因我而驕傲,而且她的『心臟』也算強大」,Nicole笑說。
女兒與很多女孩子一樣喜歡《魔雪奇緣》中的Elsa,Nicole曾在表演中笑指女兒有「女王病」,而非「公主病」。
「人一世物一世,什麼都要試試」
很多人認為女人結了婚,生了孩子,就很難再去追尋夢想,Nicole偏偏記得小時候,媽媽教她「人一世物一世,什麼都要試試」,所以即使當了媽媽,也不會阻礙她去學習,去追尋夢想。例如女兒出生後因對香精敏感,她便 開拓護膚品生意;之後她又想去讀書,便在中學畢業後10年,拿着A-level的學歷重踏校園,於 Thei 完成一個為期 4 年的屋宇設備工程(榮譽)工學士課程。甚至到今天,做到她喜愛的棟篤笑,也全憑一份熱忱,「成立米笑這個非牟利團體只是想更容易申請到表演場地,也想把這件業餘的事變成『無咁業餘』,做得專業一點,把更多歡樂帶給這個社會」。
Nicole笑言女兒性格似足爸爸,給反應時往往就像「天氣先生」只懂「呀」、「哦」,跟她自己完全不相似。
====
原文轉載:《明報》香港學校網《育兒路上:女兒誤寫「玩具」為元貝 成台上笑料 「大咪」棟篤笑 融入孩子成長趣事》
